行业资讯返回上一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食品安全关键在科普


 

 

说起印遇龙,相信农业领域的人都不陌生。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国家一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

 

荣誉不断,成果等身,为养猪业奔忙的印遇龙却经常自嘲是个“养猪的”。


 

640.webp.jpg


日前,由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召开的全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他表示,很高兴参加活动,并成为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智库专家组一员。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目前,农业的前沿领域是食品安全,以及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而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很重要。


以下是他讲话的原文:

现在的食品非常复杂,老百姓往往有些误导。


比如,猪肉的品质、风味和安全之间。风味和安全是两码事,你不能说风味不好,就是不安全,这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中国人喜欢吃风味好的野生鱼,大家普遍认为野生鱼安全。其实不然。像外国人就不吃野生鱼,他们喜欢吃饲料养的。


因为饲料养的鱼可控,野生鱼不可控。有些野生鱼是污水沟里养的,特别是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


再比如,鸡、猪等肉制品,除了内脏以外都是安全的因为药物和重金属一般在猪肉和脂肪是不囤积的,主要存在于内脏。


早前,我在德国做了一个实验,把湖南含镉最高的稻谷拿去喂猪,屠宰的时候,猪肉和脂肪里面检测不出镉,主要在内脏里面,尤其是肝脏和肾脏这两个部位。


所以外国人不吃内脏,因为他们早就明白,有毒的成分都在内脏里面。但是国人却不清楚,认为味道好,就喜欢吃内脏。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美国的猪肉比我们中国的猪肉要便宜呢?因为现在美国进口的猪肉、牛肉等,在前期使用了莱克多巴胺,一种瘦肉精类似物,长得快。而这在国内是不被批准使用的,基本上杜绝,因为现在我们养猪控制很严格。


因此我们要做好自己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工作。这也是保护我们本地做养殖的老百姓的利益。

 


来源:资料时间:2017-07-31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