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公告返回上一页

湖南省食品产业首届科技成果暨产教融合对接会——食品行业可转化科研成果


近日,湖南省食品产业科技成果暨产教融合对接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此次对接会让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助推了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会议上发布了省内外15家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的可转化科研成果141项。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

 

 

 

简 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是国际上较早开展畜禽健康养殖研究的机构之一,也是中科院唯一从事动物生态营养与环境安全研究并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研究群体。主要开展亚热带区域集约型养猪业产品健康与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研究饲料养分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周转和排泄规律;探讨猪体内微生态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控机理;建立高品质、低残留、低排放的集约型养猪业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牵头发起成立了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和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试验站等科研平台,现有动物生态营养博士学位授予权、畜牧学和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工程硕士授予权。

创新团队组建以来,1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湖湘人才计划3人,中科院青创人才2人、湖南省杰青2人。现有研究员10名、副研14名、助研6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3名。近10多年来获省、部、国家科技奖共14项,包括以第一完成单位排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授权专利34项。作为通讯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370多年篇,被引用9000多次(其中被Nature(自然)、PNAS等国际最著名杂志他引6000多次),H指数高达51,获得汤森路透2014年和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引文桂冠奖,在国内外相关工程技术领域业已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与德国家畜生物学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美国农业部肉类动物研究中心、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加拿大农业部食品营养研究所、加拿大Guelph大学、澳大利亚CSIRO和新西兰Massey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该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中科院和各级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国家级任务75项。近5年来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畜禽营养代谢与中毒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游离氨基酸活体无线监测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仔猪小肠上皮隐窝绒毛轴更新与蛋白质代谢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生长猪胃肠道谷氨酸转运和代谢的机制研究”,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生猪品种优质化、养殖集约化及精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973”项目“机体氮代谢对肌肉生长与肉品质的调节”等重点项目。

可转化科技成果

1、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循环技术体系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湖南惠生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于济世,电话:13907060328

2、 “沅澧德味”高端猪肉开发体系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湖南惠生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于济世,电话:13907060328

3、 大宗非粮型单细胞蛋白资源战略开发项目技术路线

此成果包括:1.高纤维副产物的糖化还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2.高氨氮副产物的快速解聚与靶向重聚关键技术研究课题;3.功能性酵母源生物饲料与无抗养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4.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山东省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何永聚,电话: 18364111985

4、水芹菜技术体系

成果简介:畜禽类粪尿经发酵产生的发酵液称沼液,随意排放的沼液会污染周围环境,利用沼液栽培具用经济价值的水生蔬菜 —水芹菜,形成“猪—沼—水芹”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江西省科学院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丁建南,电话:13970959413

5、苋草生物技术解决猪粪二次污染的技术体系

成果简介:采用苋草生态生物饲料喂养,猪粪中没有重金属残留,可直接用于清粪实现粪污回收,充分利用苋草发酵剂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通过好氧发酵把猪粪加工成有机肥。不仅可以达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还可以解决猪粪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中苋生态科技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陈尔平,电话:13802262009

6、化畜禽养殖粪水微生物巢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微生物巢技术是基于生物发酵原理发明的一种畜禽粪水处理方式,它以蜂巢为基本模型,利用锯末、稻克和作物桔杆等作为基础材料,粪水为发酵用;添加专用高效复合菌剂,在适宜C/N比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作用,制成消纳粪水的微生物反应堆,最终制成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够达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山东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潘登,电话:18660616068

7、大湘农立页增氧污水处理工艺

成果简介:大湘农立页增氧污水处理工艺,以极低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将液态污染全部转变化固态有机肥,有机肥可用来饲养黑水蛇或蝇蛆,或者其它资源化利用模式;将猪舍内空气的排放统一出口,通过立页增氧系统及二次除臭湿帘的吸附及过滤等作用降低排放气体的臭味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猪零污染。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中国科学院印遇龙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岳建衔,电话:18569057888

8、土壤重金属减排技术体系

成果简介:针对畜牧业微量元素利用率低,稳定性及平衡性差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开发了高效稳定的铜、铁、锰、锌等小肽熬合微量元素生产技术体系和纳米蛋白硒(液体)生产技术,建立了奥格理想微量元模型,简化了配方技术,研发了纳未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及产品生产工艺,并提出了相应的抗仔猪腹泻方案。综合使用上述产品,可以大幅度降低动物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该技术体系成果显著减少了饲料中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对于缓解养殖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提出新思路及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

持有单位:安徽省中国科学院重金属减排院士工作站

联系人:高梦黎,电话:1885648824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简 介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始创于1901年的湖南省农务试验场,1964年定名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规模最大、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近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机构设置。现设杂交水稻、作物、园艺、蔬菜、水稻、茶叶、农产品加工、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生物技术、环境生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农业经济和区划、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西甜瓜等15个研究所(中心),12个内设处室、2个科研辅助机构、3个直属机构及5个挂靠学会。除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副厅级机构外,其余均为正处级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科学科技推广与普及,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解决我省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全局性、关键性、长期性、公益性的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问题。

人才队伍。全院事业编制1460个,实有在职人数为1424人,离休人员8人,退休人员131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数445人(其中正高137人),硕士以上学历418人(其中博士138人)。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层次高、实力强的拔尖人才,其中院长邹学校被聘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9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4人,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湖南省光召奖获得者4人、湖南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4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4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19人;2位专家进入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管理体制。全院现有土地面积6622.5亩(其中长沙县高桥基地1491.55亩,长沙县春华基地473.5亩,海南基地50亩),总资产约10.47亿元。2016年8月22日,省委书记杜家毫时任省长时来院调研和现场办公,明确了我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9月21日,省编办下文,我院机关本级和所属15个研究所(中心)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院生产管理处、院科研基地管理中心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全院实行院所二级法人管理体制,院机关本级、15个院属研究所(中心)实行全额预算管理,2个科研辅助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均实行独立核算,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17年全院预算总收入4.6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预算2.23亿元。预算总支出4.61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05亿元,维持单位运转的日常公用支出0.33亿元,项目支出2.23亿元。

科技平台。全院已建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71个,其中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7年初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会议综合评审,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建设了院高桥大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与湖南大学联合创办了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野外科学试验(观测)台站3个,牵头组建了“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湘鄂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整合、项目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成果。建院以来,全院累计取得科研成果1360余项,育成农作物良种480多个,468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团队领衔下,杂交水稻历经了三次飞跃,四轮高产重大突破,五度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杂交辣椒、两系油菜、有机茶叶、植保技术、农产品加工、新型肥料、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推动着湖南、全国乃至农业生产的技术变革,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负责人:邹学校

联系人:黄绿红,电话:1348759784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892号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简 介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创建的长沙电力学院、长沙交通学院、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系、食品工程系及轻化工程系等。2003年三校合并之后组建了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08年学校院系调整,将原来的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并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具有鲜明的电力、轻工、化工行业优势,形成了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包含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其中1个理学学科、5个工学学科。拥有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3个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化学学科为长沙理工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轻化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为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目前下设有化学系、应化与化工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环境与轻化工程系等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设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材料保护研究所、净水材料研究所、能源与环境设计研究所、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生物开发与生态研究所共7个研究所。学院管理运行“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生资源”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纸及纸板”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拥有 “名贵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基地、“湘莲深加工”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基地、“粮油及副产物深加工”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校企合作化工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4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基础化学示范实验室与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等。学院主办了CSCD与中文核心收录期刊----《食品与机械》,华中电力集团动力化学研究中心也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60人。教师中含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评酒委员2人、全国电力行业标准化委员会技术专家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与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各1人。目前学院有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共40余项,以及一大批面向电厂化学、食品加工与安全检测、化学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的校企合作项目,进校科研经费总额达5,000余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在SCI和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共12项。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使用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逾3,000万元。全院拥有总价值超过8,000万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建成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学院是学院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学院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精诚团结,脚踏实地,锐意改革,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50余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及电力、轻工、化工等行业培养了上万名科学研究与专业技术人才,许多优秀学子已经成为知名学者和各行业的精英骨干,为化学化工、电力、轻工与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负责人:杨伟军,电话:0731-85258910,邮箱:yangwj@csust.edu.cn

联系人:刘永乐,电话:13017389721,邮箱:lyle19@163.com

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可转化科研成果

 

1、精白保胚发芽米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043463.5)

发芽米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绿色米食”,本成果将糙米精白制成精白保胚米,再发芽生产出精白发芽米,不仅含有丰富营养素和功能成分,还将解决发芽糙米口味差的问题,且具有比精白米更优的蒸煮特性和食用品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成果发芽时间缩短至20h以内,有效解决了精白保胚米发芽过程中的酸败、发酵或腐败变质等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外观美白、米粒完整,无明显爆腰,发芽率高于95%,同时营养丰富,γ-氨基丁酸含量>175mg/kg。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2、富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低度黄酒的酿造方法(专利号:ZL201410183578.5)

本成果产品为黄酒小曲,该黄酒小曲在酿造过程中产生异麦芽低聚糖。采用优质菌株纯种发酵制曲,制曲过程容易控制,成曲质量稳定;小曲中酶系丰富、同时含有活菌及新型的酸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糖化及发酵力强。成品小曲中α-淀粉酶活性大于250U/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于130 U/g;小曲在4 ℃保藏6个月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α-葡萄糖苷酶能保证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功能因子——异麦芽低聚糖,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3、富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低度黄酒的酿造方法(专利号:ZL201410183578.5)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但其在我国饮料酒总量中仅占4%,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异麦芽低聚糖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但其在现有黄酒中含量很低。本成果发明了一种富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低度黄酒的酿造方法,利用高产酸性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纯菌种分段控温发酵,糖化、发酵和转苷同步进行,无需外加酶制剂,生产出香气幽雅自然,滋味醇厚爽口和富含异麦芽低聚糖的功能性黄酒,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常年生产。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4、在酿造过程中产生异麦芽低聚糖的黄酒小曲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04239.7)

本成果产品为黄酒小曲,该黄酒小曲在酿造过程中产生异麦芽低聚糖。采用优质菌株纯种发酵制曲,制曲过程容易控制,成曲质量稳定;小曲中酶系丰富、同时含有活菌及新型的酸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糖化及发酵力强。成品小曲中α-淀粉酶活性大于250U/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大于130 U/g;小曲在4 ℃保藏6个月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α-葡萄糖苷酶能保证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功能因子——异麦芽低聚糖,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5、冷鲜分割鱼片的绿色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0 1 0566311.6)

本发明以新鲜淡水鱼为原料,冷水暂养后运动放血,经前处理(去鳞、内脏等)、切片、整形及冷水冲洗得到形状完好的鱼片,整个生产过程在低温下进行,降低了组织内源酶的活性,有利于保持鱼片的品质;用电解臭氧水浸泡消毒,有效降低了原料的初始菌数,而且不使用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符合绿色环保生产的要求。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6、冷鲜鱼头的保鲜方法(专利号:ZL201110173431.4)

鱼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成果采用冷杀菌、仿生鱼鳃、复合涂膜保鲜剂涂膜等技术将鱼头加工成冷鲜产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鱼头的营养和原有风味;在1~4℃的条件下产品保质期达30天以上;保质期内鱼头眼睛不浑浊、眼圈不明显凹陷。此外,冷鲜鱼头省去了消费者烹前处理程序,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趋势和消费者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7、非油炸即食淡水鱼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 1 0080042.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油炸即食淡水鱼的制备方法。以新鲜淡水鱼为原料,经前处理(去鳞、内脏等)、切片、整形及冰水浸泡、盐醋水浸泡得到形状完好鱼腥味小的鱼片;腌制过程采用低温抑制了鱼组织酶了的活性,熏制过程在高温中进行使鱼组织酶钝化失活,该工艺在增加风味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加工过程中腥味物质的产生;采用烤制和喷油工艺取代传统油炸方法,产品色泽美、口感好,减少了植物油的用量和油炸产生的有害物质,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包装好的产品,采用微波杀菌,较好地保留了产品的风味,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8、低值淡水鱼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专利号:ZL201210070591.0)

本成果以整条低值淡水鱼为原料提取分离到低值淡水鱼蛋白质,整个提取工艺无需原料预处理,提取程序简化,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有利于工业化推广;提取过程采用不同抽提液分两次抽提,并借助高速均质、超声波细胞破碎等辅助手段,能最大可能的提取出不同性质的鱼肌肉蛋白质,提取率高,产物可直接用于后续鱼蛋白质系列产品的加工。该提取工艺的主要指标有:低值淡水鱼肌肉蛋白质提取率(凯氏定氮法)≥95%,纯度≥90%。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9、脱腥鲢鱼蛋白粉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310294856.X)

蛋白质缺乏仍然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每年全世界食用蛋白质短缺约1800—2500 万吨。本成果提供了一种脱腥鲢鱼蛋白粉的生产方法,以低值淡水鱼鲢鱼为原料,通过制备鱼糜浆、酵母菌发酵液脱脂脱腥、酸法抽提、浓缩和干燥制得鲢鱼蛋白粉;整个生产过程中内源酶水解和酵母发酵液脱腥,酸法抽提和醋酸脱腥同时进行,无需外加生物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蛋白粉产品绿色安全,水溶解性好。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10、发酵鱼酱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2 1 0273098.9)

本发明以小杂鱼、鲢鱼、草鱼、鳙鱼等较低价值鱼类为原料,经前处理(去鳞、头、尾、内脏、脊椎骨)、盐醋水浸泡、低温臭氧水浸泡、磨浆得到了质构均匀、鱼腥味小的鱼酱,入坛发酵后产生特殊具有明显嗜好性的风味,发酵后采用风味蛋白酶部分水解,从而释放出风味物质,增强和改善了鱼酱的风味。添加调味料,使鱼酱具有较好的风味同时降低产品含盐量至10%以下,调味后均质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11、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 201210273098.9.)

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品比例较低,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利用程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特别是鲟龙鱼、叉尾鮰这些高值淡水鱼的加工副产品,我国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份则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优质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利用鲟龙鱼、叉尾鮰等高值鱼的加工副产物—鱼骨架、鱼头等部分进行发酵生产发酵鱼骨肉酱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本成果以高值淡水鱼-鲟龙鱼和叉尾鮰等的鱼骨架和鱼头等部分为原料,经前处理、减菌处理、盐醋水浸泡、磨浆、入坛发酵、发酵后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一步利用高温醋蒸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通过添加调味料调味并同时降低产品含盐量至10%以下,杀菌后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常年生产。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12、酥脆即食莲子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210426613.2.)

莲子营养丰富,每公斤莲子中含有蛋白质81.3克,脂肪9.8克,糖304毫克,钙436毫克,磷1.397毫克,铁31.4毫克,还含有其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荷叶碱、金丝草甙等有益于人体的物质。但干燥莲子结构致密,硬度大,通常需要煮制后才能食用,且口感不好。本成果针对莲子结构致密、硬度大、难膨化的特点,采用浸泡、冷冻、煮制、加酶水解、烘干结合的工艺,制备的酥脆即食莲子内部结构呈均匀蜂窝状、外形饱满、颗粒完整、香酥可口的产品。经处理之后的莲子营养成分无损失,且操作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常年生产。

转化方式:合作、技术转让均可

来源: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时间:2018-10-11